如何应对青少年恋爱问题

发布时间:2024/8/16 浏览量:

            如何应对青少年恋爱问题

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经历了“第二次诞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断乳”。青少年虽然已初步告别幼童的稚嫩,但身心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心理特点是敏感而脆弱,情绪容易波动,感情容易受伤害。家长处理孩子的情感问题时,应该首先了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特点,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疏导和教育。

1.未雨绸缪:适时适度的情感教育和性启蒙

性教育的缺乏是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也是导致青少年过早恋爱和从事性行为的原因之一。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家长对性羞于启齿,致使身心处于急剧变化中的青少年得不到正面的、科学的性教育,只好自己去寻找答案。而青少年受到心理发展水平和人生阅历的限制,自身的道德识别能力较低,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在信息日趋多元化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很难分辨出哪些是科学的性知识,自然很难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在青少年性启蒙与情感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可以在与子女的日常相处中,用不经意的方式传达一些与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情感变化相关的常识,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这些变化,并且慢慢适应。

2.过犹不及:警惕“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反映了这样一种心理现象:越是禁止的事情,人们越想尝试;越是极力隐瞒的信息,越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这是因为无法知晓的“神秘”的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有谚语说:“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

在处理青少年恋爱问题上,要注意防止“禁果效应”的产生。很多时候,青少年的感情只是异性之间的一种向往和吸引,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恋爱。

如果父母对孩子正常的情绪和情感采取压制态度,对两性间的话题避而不谈、讳莫如深,反而会给两性关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激发孩子对恋爱的好奇心,非要探个究竟。对已经萌生的恋爱关系,有些父母采取强行禁止和盲目打压的办法,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心灵的天平越发向异性倾斜,和父母“斗智斗勇”,把本来可以自然化解的感情弄假成真。

怎样防止“禁果效应”的出现呢?首先,父母要用平和的心态看待青少年的恋爱行为,既不要不闻不问,也不要小题大做;既不要刻意压制孩子的情感需求,也不要过度夸张和渲染。其次要以真诚和平等的态度与孩子沟通,探讨恋爱的得失利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以人为本:尊重青少年个性与情感的发展规律

向往异性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如果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却对异性一点兴趣都没有,这并不正常,家长这时候倒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方式是否压制了孩子。作为家长,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发生的微小变化,如果有恋爱的迹象,首先应该明白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尊重他们的感情,以耐心的关怀爱护消除他们的防备,进而取得他们的信任,为沟通创造条件。关爱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尊重,缺乏尊重和理解的关爱是盲目的,往往是家长费尽心思,而孩子并不领情。更不能使用责问、讽刺、窥探隐私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只能使亲子关系恶化而引起冲突。事实上,有些青少年对自己想和异性接近的心理反应也十分迷惑,害怕遭到成人的谴责,往往为之紧张和焦虑不安。父母的责难无疑给本来陷入情感困惑中的青少年敏感的神经上又增添了一个砝码,加重了心理负担,给学习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不妨与孩子平等地进行交流和沟通,比如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有哪些体验,又有哪些困惑和担心?用这种方式找出问题所在,并且与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